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在打开一个软件或者网页的时候会有一小段时间是页面空白的,然后才慢慢出现整个的场景内容,而这一等待的时间就是网站后台的加载时间。我们在前面几期文章中也给大家介绍过目前比较流行的加载方式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加载这一行为的具体解释以及优势。
什么是“加载”?
如果用技术语言描述“加载”,估计1万字也覆盖不了其多样性。但从产品角度来看,却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
其实大家可以把用户的人机交互流程,简单的用下步骤拆解。
STEP 1:用户处于“用户状态A”。刚进入页面的等待状态,遇到错误的错误状态等,这都是一个状态。
STEP 2:用户执行某一操作。比如打开APP,比如点击按钮,比如下拉刷新。
STEP 3:对于某一操作的操作反馈。比如点击按钮时,按钮的颜色会改变;比如下拉时,页面会随着手势下滑
STEP 4:“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完成“用户状态A”到“用户状态B”的跳转。
STEP 5:用户到达“用户状态B”
由此可见,“加载”和“操作反馈”一样都是“用户的行为——点击”和“用户的预期——看到页面”的中间态。
在哪里做一个“加载”?
其实小小的“加载”根据程序实现方式不同,发生场景不同,有很多中不同的处理方式。那么一个PM首先需要定位,你要在哪里做一个“加载”需求。
1. 实现方式:app/H5/小程序
你的应用是用哪种方式实现的呢?app,H5,小程序对于“加载”都有不同的处理特性。所以一定要在自己的实现方式想如何实现。
2. 启动方式:冷启动/热启动
(1)冷启动
程序被完全杀死后,启动是指“复活”。小程序的冷启动发生场景为扫码后,需要下载程序包的过程。app的冷启动发生场景可能为:
新下载某app,第一次启动
某app退出后(完全退出),重新启动
(2)热启动
程序被部分杀死后,启动是指“疗伤”。此时app并没有完全退出,而是退在后台。此时的启动相当于从后台吊起app。而对小程序来说,热启动意味着程序包仍在缓存中,进入后无需重新下载。
3. 发生场景
(1)进入app/页面之前
点开app或者扫码进入某个页面之前。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白屏或者广告推广页的部分。
(2)进入app/页面,不可交互时间
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某个页面,但是点击任何位置都无反应的时间。如果不可交互时间很长,用户因为点击没有反馈可能会摔手机哦!
(3)进入app/页面,可交互时间
进入页面后,用户的点击或者刷新,需要重新拉取数据,此时需要“加载”处理
为什么要做一个“加载”?
优化用户体验
缓解用户等待时间内的焦虑感:首先需要了解下你的用户目前的等待时间是多长?用户感到焦虑的时间1s,如果你的等待时间超过1s,就要好好构思一下处理用户澎湃的“焦虑”心情了;
即时反馈:“加载”是一个中态,相当于在用户操作后用户接触到的即时反馈。处理好各种中态,是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一步;
减少页面跳失率
用户在页面A点击按钮,跳转页面B。我们默认点击的用户100%跳转到页面B。但是实际上呢?我最近做的一个项目,因为页面响应时间过长,有8%的用户会跳失。所以做好一个“加载”,减少页面跳失率,是产品通过“加载”功能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好了,关于网络加载的问题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下期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如何通过加载来实现降低用户跳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