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文案编辑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的吧,如果你认为就是单纯发发文章写一些广告词的话那么就是认知上的偏差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文案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责以及提高工作效果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文字的节奏感
不少人在提及文案时,会用到“语感”这个词。听上去有些玄学的意味,但语感好的文案,往往可读性更强,并且更容易被人记住。
语感产生的根源,在于语言本身具有节奏和韵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那些节奏和韵律都无可挑剔的文字叫做“诗”,而具有这样特点的文字通常更适合被唱出来,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叫做“诗歌”。
在商业文案的范畴里,富有节奏感的文案会让用户更乐意读下去。我们要让文案像刺刀一样短促尖利,一针见血,而不是像一条被抽掉脊柱的鱼那样黏糊糊软趴趴,令人生厌。
二、拒绝滞重,文字要轻盈且有力
有的文案有种魔力,它们会让人感觉作者写得毫不费力,但读者读起来字字有力,举重若轻。但更容易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情况是,作者写得费劲,用户读着也费劲。
为什么有的文案可读性差,呈现出生涩、滞重的风格?
这与文案的信息密度、词汇的意象乃至字形等细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我们已经明白“简炼”对文案的重要性,在承载相同信息量的情况下,我们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去完成。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文字的信息密度过高,反而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
文案的信息浓度与文案的易读性之间的关系呈现一种抛物线的形状,当文案的信息密度达到一个阈值之前,其可读性与信息密度呈正比。也就是说,在这个区间的文案越精炼,可读性就越强。
三、比喻是文字的调味剂
为什么有的文案读上去乏味、拘谨,有的却有趣、性感?
除了节奏感和适中的文字密度,我们还需要使用一些修辞的技巧,将文案修饰得更有嚼头,让用户在回味的过程中加深记对文字信息的记忆度。
当你觉得某些情绪或者产品不那么容易向用户传递时,“比喻”这一修辞往往能给你和用户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四、用观察力提升文案“颗粒度”
有的文案,读起来就像一个1000度近视的人看到的世界,模糊而扁平;而另一些文案所呈现的世界则清晰立体、充满细节。
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
一是表达能力太弱,无法将所见、所思清晰地用文字还原;
二是观察能力太弱,世界在他眼中原本就是混沌的。
大多数情况下,二个原因往往是根源所在。一个优秀的文案,一定像一台行走的记录仪、显微镜那样,能对周围的人、事、场景、情绪进行颗粒度极细的观察与感知。
同样是对观察力要求很高的职业,画家需要通过千万幅速写来磨练观察力,文字写作者也需要通过反复的写作练习来提升文案的“颗粒度”。
五、储备词汇量,从鱼缸到海洋
很多人在写文案时都会碰到这样的窘境:面对空白的Word,却怎么也敲不出一行像样的句子,或者写作进行到某个地方时,忽然卡主,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接下去。
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你的词汇储备量不够了。
词汇量是许多文案在工作或训练时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对母语的词汇已经有足够的掌控力,但结果往往相反。文案需要有意识地去拓展自己的词汇量,这里的词汇量并非指你需要储存多么生僻或华丽的词语,而是当你想要表达某种情绪、描述某个产品时,能恰如其分使用的词。
六、多聊天、多读资讯、多看数据
文案写作者爱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分地依赖直觉、灵感与个人经验,然而文案原本从属于商业,它同样需要理性与逻辑。
除了前文提及的文字技巧、训练方法外,如何才能写出打动用户、形成转化的文案?是更多文案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当互联网每秒产生着数以万计的信息时,小黑屋里的脑暴就不那么奏效了。文案不应该以自己的直觉、经验或者身边的个案作为洞察的依据,而是应该锻炼形成科学、开放的思维。
七、文案创作是一场长跑
文案创作就像一场长跑,大多数时候,它让你疲惫、让你情绪不稳定,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战胜的人就是你自己。不依赖于灵感、状态,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写出像样的文字,是文案需要培养的职业素养。
作者:乌玛小曼
来源:公众号:wumaxiaoman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