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从日常的骚扰电话中就可以感觉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都有哪些。
其一,购房购车之后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民众反映在购房购车之后容易接到骚扰电话,这是因为在购房购车时往往需要提供较为完善的个人信息,而房地产中介或汽车零售商将用户信息倒卖获利,消费者就会在之后一段时间里接到大量推销相关产品的骚扰电话;
其二,电商网购同样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电商平台要求用户提供姓名、手机号等个人身份信息,而网络购物需要填写收件人地址等,平台和店铺都能获取用户多方面的个人信息,尤其电商推出的10元包邮活动,除了提高店铺人气之外很可能也是为了收集用户信息;
其三,快递业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一直以来快递面单上直接展示收件人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快递包裹在运送过程中用户信息很容易被收集,国内各大物流企业基本都存在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而在收到快递之后未能妥善处理快递面单也存在风险;
其四,线上线下各种活动也会收集用户信息,比如在大学校园里经常有送耳机等活动,领取耳机的条件就是需要填写姓名及手机号,此外线上线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卷调查,一般也会让受访者填写手机号,如果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强很容易被采集到个人信息;
其五,少数保安职业从业人员在利益驱使下,用业主信息交换金钱。对于保安职业而言掌握住户个人信息收入等情况并不难,加上职业流动性大,因此存在一些信息泄露隐患。
其六,不正规手机APP的使用也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之中渗透率越来越高,用户基于自身需求往往会下载安装各种各样的APP,一般APP权限中默认允许获取用户信息,而一些安卓用户将手机ROOT之后被窃取的个人信息很可能会更多;
其七,公众场所开放的免费WIFI也可能暗藏玄机,近几年中WIFI共享越来越流行,智能手机用户在公共场所热衷于蹭WiFi,而用户在连接一些公开的免费WiFi时,手机上存储的个人信息可能被WiFi共享者所获取,有不法分子有意通过免费WiFi窃取用户信息。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还有很多,上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情况。可以看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除了商家的违规操作外,用户自身的行为很可能也存在疏忽,贪小便宜的心理往往是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的心理因素。商家违规获取并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但对于用户而言,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关键的一点在于,用户需要树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用个人隐私换取便利的心理是很危险的。
来源:公众号:厂督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