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但是由于对这些技术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在操作中总会存在一些风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消费者对区块链的认知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只存在一条区块链
由于区块链在讨论方面一直较为模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何有些朋友会犯下这样的错误。现实情况是,世界上存在着众多区块链,且其各自拥有不同的用途。区块链分为公有链与私有链,亦可由企业甚至是个人负责运营。因此,请务必把区块链视为复数概念来理解。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是因为媒体在讨论时仅仅提到“区块链”一词,就像这是一款人人都在使用的孤立计算机程序。但再次强调,事实并非如此。
误区二:区块链只与金钱相关
虽然一条区块链确实用于支持数字货币比特币,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远远超越了金钱与金融范畴。如今,区块链正被用于构建智能合约、数字身份解决方案、云存储、投票系统甚至是航班安全服务。区块链并不关注分类账中实际存储的具体数据类型,因为其实际上只是一份记录列表。
人们之所以误认为区块链只与金钱相关,是因为比特币确实是受欢迎也具知名度的区块链应用方案,而且这两个术语往往被紧密联系起来并共同使用。
误区三:区块链与比特币是一回事
人们目前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即认为区块链与比特币是一回事。不过,尽管比特币确实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但二者并不对等。
目前还存在着众多其它区块链方案,例如以太坊、Waves以及Ripple等等。每种区块链都拥有着自己的独特目标。比特币虽然拥有先发优势,但其并不能完全代表区块链。当然,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实现基础,这样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
这一误区非常普遍,很多人甚至认为比特币区块链是惟一的区块链体系,而且二者甚至属于同义词。
再次强调,并非如此。
误区四:区块链能够彻底消除欺诈活动
如果有人声称存在一种万灵丹药,那么可以肯定,这种药物没有任何效果。区块链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这样的过誉问题——很多人将其吹捧为能够消除一切黑客攻击、身份盗用、欺诈等弊端的终极武器。
考虑到区块链的本质,任何希望篡改区块链记录内容的家伙都必须对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上的记录进行更改,或者调动巨量算力挖掘出更多区块链新分支。
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对区块链或区块链系统中设计缺陷的滥用情况。总部位于香港的Bitfinex公司在一起黑客事件当中损失达6500万美元,此外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简称DAO)也因黑客事件损失6000万美元。
关注安全消息的朋友可能还听说过51crew,这一臭名昭著的黑客集团曾经对Shift与Krypton区块链克隆发起攻击。人们之所以认为区块链能够消除欺诈,是因为众多支持者一直在大力强调这项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并因此认定其完全安全。
但这只是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误区五:区块链具有不可变性
正如DAO黑客案所示,区块链完全有可能被入侵。为了应对此类黑客行为,以太坊发布了一份fork以还原交易记录;在此之后,其数字货币以太币被分成了两份。
比特币区块链也存在着一定弱点。任何能够汇聚采矿资源的家伙都能够积累起压倒性优势并控制该区块链。他们只需要确保自己控制的采矿能力,超过比特币网络其余部分的资源总量即可。这种攻击类型被称为51%攻击。
当然,考虑到汇聚这般海量资源的难度与相关成本,这项工作不可能由个人或者单一组织完成。然而,政府则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而在可变区块链项目当中,只要得到所有参与者的同意,则可撤销其中的交易。这一元素在私有链当中更具现实意义,因为这种情况下在全部参与者间达成共识往往更为轻松。
区块链的不可变误区源于加密社区当中部分从业者出于意识形态的愿望,但却并非实际情况。事实证明,这只是一项基本原则,而非严格定律。
作者:科技行者
本文摘自:TheNextWeb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