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讲软件编程开发代码优化的时候曾经给大家提到过关于软件注释的一些概念,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软件注释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1、注释的误区
关于注释,很多开发者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也是造成大家不愿意写注释的原因。比如“好代码是自注释的”、“没有时间”、“现有的注释都没有用,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等等。这些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好代码是自注释的”只在某些场景下是合理的,比如为变量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名称,可以不用单独注释。但是更多的情况,代码很难体现开发人员的设计思路。此外,如果用户只能通过读代码来理解模块的使用,说明代码里没有抽象。好的注释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获取长期的效率,不存在“没有时间”一说。注释也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一旦习得,就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应用,这就解决了“注释没有用”的问题。
2、使用注释提升系统可维护性
注释应当能提供代码之外额外的信息,重视What和Why,而不是代码是如何实现的(How),好不要简单地使用代码中出现过的单词。
根据抽象程度,注释可以分为低层注释和高层注释,低层次的注释用来增加精确度,补充完善程序的信息,比如变量的单位、控制条件的边界、值是否允许为空、是否需要释放资源等。高层次注释抛弃细节,只从整体上帮助读者理解代码的功能和结构。这种类型的注释更好维护,如果代码修改不影响整体的功能,注释就无需更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兼顾细节和抽象。低层注释拆散与对应的实现代码放在一起,高层注释一般用于描述接口。
注释先行,注释应该作为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写注释好的时机是在开发的开始环节,这不仅会产生更好的文档,也会帮助产生好的设计,同时减少写文档带来的痛苦。开发人员推迟写注释的理由通常是:代码还在修改中,提前写注释到时候还得再改一遍。这样的话就会衍生两个问题:
推迟注释通常意味着根本就没有注释。一旦决定推迟,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等到代码稳定后,也不会有注释这回事。这时候再想添加注释,就得专门抽出时间,客观条件可能不会允许这么做。
就算我们足够自律抽出专门时间去写注释,注释的质量也不会很好。我们潜意识中觉得代码已经写完了,急于开展下一个项目,只是象征性地添加一些注释,无法准确复现当时的设计思路。
避免重复的注释。如果有重复注释,开发人员很难找到所有的注释去更新。解决方法是,可以找到醒目的地方存放注释文档,然后在代码处注明去查阅对应文档的地址。如果程序已经在外部文档中注释过了,不要在程序内部再注释了,添加注释的引用就可以了。
注释属于代码,而不是提交记录。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将功能注释放在提交记录里,而不是放在对应代码文件里。因为开发人员通常不会去代码提交记录里去查看程序的功能描述,很不方便。
3、使用注释改善系统设计
良好的设计基础是提供好的抽象。在开始编码前编写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提炼模块的核心要素:模块或对象中重要的功能和属性。这个过程促进我们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代码。另一方面,注释也能够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模块设计是否合理,正如前文中提到,深模块提供简单的接口和强大的功能,如果接口注释冗长复杂,通常意味着接口也很复杂;注释简单,意味着接口也很简单。在设计的早期注意和解决这些问题,会为我们带来长期的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