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原生开发还是混合开发都成为了当下移动应用开发的主要方法,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的发展趋势。
跨平台是否是个伪命题?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中被提得多的两个词,应该就是跨平台和小程序了。小程序更多是一种商业模式,讲的是生态,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新意。而以目前的环境和技术而言,跨平台始终是把双刃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这两者的一些现状进行探讨。
人类是一种“懒惰”的生物,总是会想方设法做技术演进减少自己的工作,比如把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处理,让人工智能自己学习,还想要“一次编写,处处运行”,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不是Java,而是跨平台。
在理想的场景下,跨平台应用能够基于一个代码库运行与多个操作系统,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却不那么理想。
在许多人都忙着尝试跨平台开发的时候,有人从跨平台跑了回来。
跨平台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平台特性带来的差异化处理成本是不可忽略的。
跨平台的初衷都是为了节约开发维护成本,适合快速起步,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当成本已经不是主要考虑,体验变成了大的瓶颈的时候,这个时候跨平台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为了某个体验,可能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包括人才寻找,人力投入等等。
既然提到跨平台,就不得不说动态化了。动态化即是App的动态更新能力,不发布版本直接升级。在国内,程序员与产品经理之间的大部分矛盾,都是从“需求”开始的。动态化的目的就在于快速解决万变的业务需求,热修复,提升App的灵活性。
跨平台和动态化是两个概念,但又互有交集。比如C++和Flutter是跨平台,但不具有动态化能力,Web,ReactNative,Weex,小程序,小游戏这种都属于跨平台+动态化。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