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事件驱动的软件编程开发相关技术知识要点,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事件驱动中常用的两种设计模式都有哪些。
一、Reactor
先来回想一下普通函数调用的机制:
程序调用某函数->函数执行
程序等待->函数将结果
控制权返回给程序->程序继续处理
和普通函数调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程序不是主动的调用某个API完成处理,而是恰恰相反,应用程序需要提供相应的接口并注册到Reactor上,如果相应的事件发生,Reactor将主动调用应用程序注册的接口,这些接口又称为“回调函数”。
二、Reactor模式的优点
Reactor模式是编写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的必备技术之一,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1)响应快,不必为单个同步时间所阻塞,虽然Reactor本身依然是同步的;
2)编程相对简单,可以大程度的避免复杂的多线程及同步问题,并且避免了多线程/进程的切换开销;
3)可扩展性,可以方便的通过增加Reactor实例个数来充分利用CPU资源;
4)可复用性,Reactor框架本身与具体事件处理逻辑无关,具有很高的复用性;
三、Proactor
我们来看看Proactor模式中读取操作和写入操作的过程:
1)应用程序初始化一个异步读取操作,然后注册相应的事件处理器,此时事件处理器不关注读取就绪事件,而是关注读取完成事件,这是区别于Reactor的关键。
2)事件分离器等待读取操作完成事件。
3)在事件分离器等待读取操作完成的时候,操作系统调用内核线程完成读取操作(异步I/O都是操作系统负责将数据读写到应用传递进来的缓冲区供应用程序操作),并将读取的内容放入用户传递过来的缓存区中。这也是区别于Reactor的一点。
4)事件分离器捕获到读取完成事件后,激活应用程序注册的事件处理器,事件处理器直接从缓存区读取数据,而不需要进行实际的读取操作。
Proactor中写入操作和读取操作,只不过感兴趣的事件是写入完成事件。
从上面可以看出,Reactor和Proactor模式的主要区别就是真正的读取和写入操作是有谁来完成的,Reactor中需要应用程序自己读取或者写入数据,而Proactor模式中,应用程序不需要进行实际的读写过程,它只需要从缓存区读取或者写入即可,操作系统会读取缓存区或者写入缓存区到真正的I/O设备。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