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模型化成为了我们在生产产品和用户分析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增量模型与原型模型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是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判断,在定义了用户要求和系统需求,进行总体构架设计后,采用序列化地创建产品的方法进行开发的过程。
增量模型本质上是迭代的,但其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
增量模型的特点是引进了增量包的概念,无须等到所有需求都出来,只要某个需求的增量包出来即可进行开发。
虽然某个增量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客户的需求并且更改,但只要这个增量包足够小,其影响对整个项目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增量模型有三大优点:
1、在达到初始需求之前可降低成本。
2、可快速生产出可使用的系统。
3、能够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导致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增量模型的适用项目特点:
i.用户核心需求非常清楚;
ii.项目人员不足;
iii.产品可以分割成不同的阶段分别完成
二、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使得原型能够“快速”开发.
原型模型是一种用户需求驱动的方法。它能减少系统开发的风险,特别是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中,由于对项目需求的分析难以一次完成,应用原型法效果更为明显。
原型模型根据其终保留情况分为非抛弃型和抛弃型两种:
非抛弃型原型:先根据用户的主要的要求,开发出能实现系统基本功能的一个原型,再根据用户对原型使用与评价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原型,直到等到用户满意的终系统为止。
抛弃型原型模型:一般用来描述和验证用户需求,可以采用与实际开发所不同的开发工具,建立模拟的数据库系统,从而达到与用户交流的好效果。到用户需求确定之后即不再继续开发此原型。
这两者的目的、手段、结构各有不同。采取抛弃型原型模型往往是为了和用户更好地沟通,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