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被存储在了互联网之中,抛开“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诈骗窃取活动”等不法行为外,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拿来做推销广告的呢?让你收广告收的明白,本文为你简单介绍一下套路。
我们在注册使用购物或者社交APP时,你的姓名、手机号、性别和地址等信息会被记录下来。
你在使用APP过程中,你的行为数据如浏览时间、地理位置、浏览路径、消费记录等上千个行为都会保存下来。
系统建立模型,从这些基本数据和行为数据中构建标签,试图从无数个标签中构建出你的用户画像。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款“电视”产品的介绍,系统计算你对“电视”的购买欲程度。通过一个简单的标签加权算法:
购买欲权重=行为权重×停留时间×衰减因子
当你对“电视”产品评论、点赞、转发和收藏等操作后,你的行为权重会增加。停留时间是加分项,如果浏览“电视”的时间长,表示你对其有兴趣。短暂的停留无法代表你长期的兴趣,单次浏览行为的权重会随着时间流逝不断衰减。
系统根据这些标签,通过你的浏览行为给你推荐商品;也可以将其他跟你相似用户的浏览记录和购买过的商品推荐给你。
在互联网诞生初期,《纽约客》曾有一句闻名全球的俚语:“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现在,狗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