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性能优化是程序员需要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性能优化常见指标都有哪些类型。
一、响应时间
对于响应时间来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那就是:平均响应时间和百分位数。
(1)平均响应时间
通常,平均响应时间体现的是服务接口的平均处理能力。计算方式就是把所有的请求所耗费的时间加起来,然后除以请求的次数。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向一个网站发送了5次请求,每次请求所耗费的时间分别为:1ms,2ms,1ms,3ms,2ms,那么,平均响应时间就是(1+2+1+3+2)/5=1.8ms,所以,平均响应时间就是1.8ms。
平均响应时间这个指标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内请求变得很慢,但很快过去了,此时使用平均响应时间就无法很好的体现出性能的波动问题。
(2)百分位数
百分位数就是我们在优化的时候,圈定一个时间范围,把每次请求的耗时加入一个列表中,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些时间进行排序。这样,我们取出特定百分位的耗时,这个数字就是TP值。
TP值表示的含义就是:超过N%的请求都在X时间内返回。比如TP90=50ms,意思是超过90th的请求,都在50ms内返回。
百分位数这个指标也是很重要的,它反映的是应用接口的整体响应情况。
我们一般会将百分位数分为TP50、TP90、TP95、TP99、TP99.9等多个段,对高百分位的值要求越高,对系统响应能力的稳定性要求越高。
二、并发量
并发量指的是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量,反映的是系统的负载能力。
我们在对高并发系统进行优化的时候,往往也会在并发量上进行调优,调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就是提高系统同时处理请求的能力。
总体来说,并发量这个指标理解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我就不做过多的描述了。
三、秒开率
秒开率主要针对的是前端网页或者移动端APP来说的,如果一个前端网页或者APP能够在1秒内很平滑的打开,尤其是页的加载。此时,用户就会感到前端网页或者APP使用起来很顺畅,如果超过3秒甚至更长的时间,用户就有可能会直接退出前端网页或者APP不再使用。
所以,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程序,不只要对后端程序进行优化,对于前端和APP也是要进行优化的。
四、正确性
正确性说的是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对应用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交互数据结果必须是正确的。不能出现优化前性能比较低,数据正确,而优化后性能比较高,反而数据不正确的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