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上文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持续集成的概念与常用方法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持续集成的实现步骤包含哪些。
1、提交
流程是开发者向代码仓库提交代码。所有后面的步骤始于本地代码的一次提交(commit)。
2、测试
代码仓库对commit操作配置了钩子(hook),只要提交代码或者合并进主干,就会跑自动化测试。
测试有好几种。
单元测试:针对函数或模块的测试
集成测试:针对整体产品的某个功能的测试,又称功能测试
端对端测试:从用户界面直达数据库的全链路测试
3、构建
通过上一轮测试,代码就可以合并进主干,就算可以交付了。
交付后,就先进行构建(build),再进入下一轮测试。所谓构建,指的是将源码转换为可以运行的实际代码,比如安装依赖,配置各种资源(样式表、JS脚本、图片)等等。
4、再次测试
构建完成,就要进行二次测试。如果上一轮已经涵盖了所有测试内容,这一轮可以省略,当然,这时构建步骤也要移到上一轮测试前面。
这一轮是全面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会跑,有条件的话,也要做端对端测试。所有测试以自动化为主,少数无法自动化的测试用例,就要人工跑。
需要强调的是,新版本的每一个更新点必须测试到。如果测试的覆盖率不高,进入后面的部署阶段后,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5、部署
通过了再次测试,当前代码就是一个可以直接部署的版本(artifact)。将这个版本的所有文件打包(tarfilename.tar*)存档,发到生产服务器。
生产服务器将打包文件,解包成本地的一个目录,再将运行路径的符号链接(symlink)指向这个目录,然后重新启动应用。这方面的部署工具有Ansible,Chef,Puppet等。
6、回滚
一旦当前版本发生问题,就要回滚到上一个版本的构建结果。简单的做法就是修改一下符号链接,指向上一个版本的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