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服务器如何处理用户请求。
服务器开始处理用户请求:
每台服务器上都会安装处理请求的应用——WebServer;
常见的WebServer产品有:Apache、Nginx、IIS和lighttpd等;
WebServer可以理解为一个管理者,它不做具体的请求处理,而是会结合配置文件,把不同用户发来的请求委托给服务器上专门处理相应请求的程序(服务器上的相应程序开始处理请求的这一部分,通俗说就是实际后台处理的工作):
后台开发现在有很多框架,但大部分都是按照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搭建的,它将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分成3个核心部件且分别处理自己的任务,实现输入、处理、输出的分离:
模型(Model)
模型,是将实际开发过程中的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格式进行模型化;
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
在MVC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多的处理任务;
一个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
视图(View)
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控制器(Controller)
作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M)和视图(V)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地位:控制器也是处于一个管理者的地位——从视图(V)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一个模型构件(M)来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V)来显示模型(M)处理返回的数据。
总而言之:
控制器(C)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M)来进行处理;
模型(M)用业务逻辑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
控制器(C)再用相应的视图(V)来格式化模型(M),进而返回HTML字符串给浏览器。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