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负载均衡是程序员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负载均衡的概念与优势分析。
一些客户端从一些后端请求资源。负载均衡器位于客户端和后端之间,执行一些非常重要的任务:
服务发现:系统中有哪些后端可用?它们的地址是什么?(例如,负载均衡器如何和它们通信?)
状态检查:哪些后端现在可以接受请求?
负载均衡:应该使用什么算法来均衡后端间的请求?
在分布式系统中合理使用负载均衡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抽象命名:客户端可以通过一个预定义的机制寻址到负载均衡器,然后将名称解析委托给负载均衡器,而不是每一个客户端都需要知道每一个后端的(有关服务发现的)信息。预定义机制包括内置库和众所周知的DNS/IP/端口地址,这些稍后都会详细讨论。
容错性:通过状态检查和各种算法技术,负载均衡器可以有效绕开挂掉的或者过载的后端。这意味着,运维人员通常可以在他们空闲时修复挂掉的后端而不是必须将这作为一个紧急事件来处理。
成本和性能方面的好处:分布式系统网络复杂多变。系统可能会包含多个网络区域和行政区。在一个区域内,网络可能相对过载。而不同区域间,网络通常又会有空余。(这里,网络过载或空余是指通过网卡消耗的带宽数量占不同路由器间的可用带宽的百分比)。智能负载均衡可以尽可能多地维持一个区域内的请求数量,这提高了性能(延迟降低)并且减少了整个系统的成本(不同区域间需要更少的宽带和光纤)。
负载均衡vs代理
谈到网络负载均衡器的时候,“负载均衡器”和“代理”这两个术语通常在行业内是差不多相同的意思。本文通常也会将这两个术语作为相同意思的词。(严格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代理都是负载均衡器,但是大部分代理将负载均衡作为要功能)。
有人也许会争论说,当用嵌入式客户端库来完成负载均衡时,负载均衡器并不是一个代理。然而,我认为这个话题本来就十分容易令人混淆,而这种区分会为这个话题增加更多不必要的复杂性。下面会详细介绍负载均衡器的各种拓扑结构,但是本文仍将嵌入式负载均衡器拓扑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代理;应用程序通过嵌入式库进行代理,这个库提供了作为一个独立于应用进程外的负载均衡器的所有相同的抽象。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