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习计算机编程开发技术,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低代码编程开发应用实践方法。
“降本增效”是另一个常用来形容低代码平台的词。降本增效是初级的成果,如果能够深入企业业务当中,低代码平台可以带来的东西会更多。
比如在当前芯片紧缺的情况下,有企业要制造芯片,先要与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供货商联系,然后进行采购,采购后囤货还要找不同的供应商。这是一个强业务场景,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部门,不同系统间的差异便造成了低效问题。
低代码平台可以把不同部门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技术,如RPA、BPM、微流逻辑等串联在一起,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自动化。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式便是做标准化与平台化。
目前,国外的低代码厂商对标准化问题相对更重视些。“低代码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性平台,必须为不同行业提供通用的代码。低代码厂商应该思考如何将跨国家、跨洲的企业集合在起来,而不是只为本地的企业做开发。”
有了这种标准化理念后,差异化体现在了不同的具体业务上。不同业务的有不同的逻辑。
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低代码平台分成了前后端开发平台、间接面向企业客户、直接面向企业客户和生态型平台四种类型。其中,生态型平台对低代码厂商的要求高,这类厂商需要具备平台和生态思维,能够将众多合作伙伴集结起来,但同时也具有话语权高、商业模式轻盈及易产生规模效应等优势。
目前,由于低代码行业还处于早期,国内几乎没有生态型低代码厂商,大多数厂商选择了面向企业客户和前后端开发。但国外已经有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建立更广泛的开发生态上,解决低代码产品从有用到会用,再到敢用的实际问题。
对于现在的使用者来说,并不需要知道低代码平台是如何运行的,只会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但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复杂的应用,甚至形成自己的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