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软件测试有效性包含哪些问题。
1、测试策略
先评估测试策略的有效性,可按照测试分层模型“测试金字塔”来逐层盘点:
总共分几层:采取哪些测试
各层占多大比例:测试重点
各层测试目标:不同的测试服务于不同的测试目标
各层覆盖要求:不同测试应覆盖哪些问题,覆盖率的要求
然后评估测试用例和用例集的有效性:
不管是手工测试用例还是自动化测试用例,每个测试都需要是有效的测试
不同的测试用例集能真实的服务于不同的测试目标
消除重复的测试或各层之间重复覆盖的测试点,避免浪费
测试覆盖相对完备:不片面追求覆盖率数值,而强调对业务场景的覆盖程度
建立测试下沉机制:在金字塔上层发现缺陷,评估是否从下层逃逸,如是应在下层补测试
2、测试反馈
为了使测试能有效的反馈代码质量,适量的测试应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且能有效反馈代码质量,并能起到门禁作用,避免低质代码流入下游。解释一下这句话中的关键信息:
适量的测试:不同测试应有不同量级的用例被执行,保证覆盖的情况下越少越好
合适的时机:不同的测试可按需周期测、随时测,或放到流水线上时时跑着
有效反馈:合理预期,正确断言,确保能真实反馈软件表现
门禁作用:当测试不通过时应及时截断,避免低质代码继续流转
3、可测性
软件可测性指被测软件在给定测试环境下,可支持测试的程度。软件可测性有较多参考因素,如:可控制、可观测、隔离性、可读性、自动化程度等。软件可测性是确保测试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当可测性较高时,测试有效性才有可能维持较高的水平。
一般当聊到可测性时,可能会根据测试类型的不同做以下区分:
前端可测性:指软件对前端测试的支持程度,如UI规范、前端代码规范等
后端可测性:指软件对后端测试的支持程度,如高内聚低耦合,提供测试接口、执行步骤可控可观测等
完善的日志系统:提供可观测、可追踪的日志系统,便于快速定位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