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微服务架构开发是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程序员都在使用的一个编程开发技术,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微服务架构开发特点都有哪些。
随着业务需求的快速发展变化,敏捷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快速高效的软件交付方式。微服务就是一种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软件架构风格。单体应用被分解成多个更小的服务,每个服务有自己的归档文件,单独部署,然后共同组成一个应用程序。这里的“微”不是针对代码行数而言,而是说服务的范围限定到单个功能。
微服务有如下优点:
微服务是松藕合的,无论是在开发阶段或部署阶段都是独立的。
能够快速响应,局部修改容易,一个服务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应用。
易于和三方应用系统集成,支持使用不同的语言开发,允许你利用融合新技术。
每个微服务都很小,足够内聚,足够小,代码容易理解。团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聚焦指定的业务功能或业务需求。
开发简单、开发效率提高,一个服务可能就是专一的只干一件事,能够被小团队单独开发,这个小团队可以是2到5人的开发人员组成。
同样的,也存在如下缺点:
微服务架构带来过多的运维操作,可能需要团队具备一定的DevOps技巧。
分布式系统可能复杂难以管理。因为分布部署跟踪问题难,当服务数量增加,管理复杂性增加。
微服务架构的主要特点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松耦合的、有一定的有界上下文的面向服务架构。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一个功能变更,但其要求每个服务都要同时修改,那么它们就不能称之为微服务,因为它们紧耦合在一起;如果你需要掌握一个服务的上下文场景使用条件,那么它就是一个有上下文边界的服务,这个定义一般来自DDD(领域驱动设计)。
它的主要特点是组件化、松耦合、自治、去中心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粒度的服务分解,服务粒度要小,而每个服务是针对一个单一职责的业务能力的封装,专注做好一件事情。
独立部署运行和扩展,每个服务能够独立被部署并运行在一个进程内。这种运行和部署方式能够赋予系统灵活的代码组织方式和发布节奏,使得快速交付和应对变化成为可能。
独立开发和演化,技术选型灵活,不受遗留系统技术约束。合适的业务问题选择合适的技术可以独立演化。服务与服务之间采取与语言无关的API进行集成。相对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是更面向业务创新的一种架构模式。
独立团队和自治,团队对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工作在独立的上下文中,自己决策自己治理,而不需要统一的指挥中心。团队和团队之间通过松散的社区部落进行衔接。
通过解耦我们所做的事情,分而治之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使得整个复杂的系统和组织能够快速的应对变化。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