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高性能架构开发是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程序员都需要满足的一个开发需求,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高性能架构开发都有哪些常用技术。
1、分层与服务分离
无论OSI的7层网络结构,还是计算机底层硬件与上层软件之间的分层,甚至于Web领域大家非常熟悉的MVC开发模式,分层在计算机领域无处不在。分层可以将不同的功能部件独立起来,下层为上层提供访问接口,支撑上层的功能;上层调用下层接口来完成服务。
分层也是服务器端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数据库、文件资源等与应用服务器分开,可以缓解服务器压力。
另外,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将明显没有交集的业务分开,独立成不同的模块单独进行管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服务器性能。
2、缓存
缓存在计算机很多地方都有涉及,比如在内存与硬盘之间增加Cache、增加IO缓冲区来缓解速度之间的不匹配。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依据计算机中著名的二八定律。缓存的技术主要包括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CDN和反向代理。
根据二八定律,80%的操作集中在20%的数据上。网站将常用的数据缓存在本地应用服务器中,以后直接通过缓存中的数据来响应用户的请求,而不用再去计算。这样就可以减少响应时间。
分布式缓存相比本地缓存速度要慢,因为应用服务器要访问专门的缓存服务器来获取数据,但是应用服务器主要用于处理请求,其自身内存有限,如果缓存大量数据,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将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很多大型网站都使用远程分布式缓存,部署大内存的服务器作为专门的缓存服务器。
缓存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是CDN和反向代理。不同的地方在于,CDN部署在网络提供商(比如电信、移动、联通等)的机房,用户在请求网站服务时,可以直接从网络提供商机房获取数据;而反向代理则部署在网站的中心机房,当用户的请求到中心机房后,先访问的服务器是反向代理服务器,如果反向代理服务器中有相应资源的缓存,就将其直接返回给用户,而不用再去请求应用服务器。
3、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的原理就是去中心化。当用户并发请求量巨大时,如果将所有的请求都交给一个服务器去处理,很可能造成服务器宕机,即使能够正确响应,响应时间也可能会比较长,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大型网站都是将一个域名绑定不同的服务器IP,这样表面上好像只有一台服务器在提供服务,实际则是一个服务器集群在提供相同的服务。负载均衡器接收所有用户的请求,再根据每台应用服务器正在处理的请求数量来对请求进行分配。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扩展性也得到很大提升——当某台服务器宕机时,直接替换就可以,其它服务器继续相应用户请求;当用户请求量超过预定峰值时,也可以通过实时增加服务器来缓解压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