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都开始关注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数据安全问题与防护方法。
1、谁动了“你”的数据?
当用户注册某个手机软件时,会弹出要求用户授权通讯录、麦克风、地理位置各类信息权限的条款;在街边或商场的促销活动上,商家招揽顾客扫码免费领取奖品;在商场等公共场所,看到来历不明的免费无线网络,一些人会不加考虑地连接上网……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见这样的场景。不经意间,个人的数据信息面临着被直接或间接“窃取”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数据化信息被快速生产、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
当今社会,数据被视为一种新型资源。通过对收集的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企业能根据客户的地域、类别、喜好、社交需求等个人信息,综合判断用户的消费需求,更加精准地“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
大数据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突出,隐患不小。一旦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也可以由“误打误撞”变为“精准定制”。
2、守住数据安全“红线”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所具有的商业价值日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巨资收集、整理和挖掘信息。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大数据采集要遵循三个原则:合法原则,即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正当原则,即不得以欺骗、误导、强迫、违约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必要原则,即满足信息主体授权目的所需的少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
3、合力强化数据“安全感”
5G时代到来,数据安全保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各方应加强合力,让非法收集、滥用数据的“灰色空间”越来越小,让用户的数据安全感越来越实。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要强化法治思维,落实法律规范,守住法律底线,这是落实大数据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数据类型业务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平台方应通过用户协议或隐私协议等方式,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对用户而言,每个人都要为个人信息把关,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当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