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用户行为分析对于UI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和交互功能的时候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我们能够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的产品,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常见的用户行为都有哪些类型。
一、可任意探索,不会迷失,不会失败
1.用户尝试我们的产品时,就要让用户感到安全可控
要让用户随时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怎样回到之前的界面,怎么找到刚才浏览过的东西,这样的界面才会让用户有安全感。
各种形式导航(包括锚点、回到顶部、历史记录等等),一定要简单清晰,不要过于花哨和复杂,给用户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到一切尽在掌握的流畅快感。
2.让用户在初次操作就感受到成功
我们要保证用户在初次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有持续的成就感、被认同感,来激发用户继续尝试的意愿,哪怕之后会越来越复杂。
二、满足即可,不要过度满足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总是要有所付出的,比如阅读理解产品、比较产品。过度的满足往往意味着用户要付出更多的阅读、理解成本和选择成本。
有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过多的选项,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在设计流程中,我们要清楚用户的目的,让用户快速达成,而不是让用户付出更多的投入来获取并不一定需要的“周到”或“”。
三、抗拒过大投入,让用户过多投入要给与用户足够的动机
在用户没有强烈的使用动机前,不要让用户做过大的投入。让用户得到成就感。人们在心怀其他欲望之外,还渴望“终结感”,如果给目标任务添加一点神秘元素,那么追逐“终结感”的过程更加诱人。
四、质疑、放弃,做到挽留与引导
用户关闭界面等进行放弃操作时,给予相应的挽留与其它推荐。
用户在放弃操作的时候,原因是多样的,有可能是没有找到想要的、也可能是还有质疑、还有可能是想换个地方在看看……
这时候我们给予一些相关推荐,或挽留的提示,不但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还给用户传达了我们的诚意,让用户感受到情感。
要注意,推荐相关产品要放到提交任务以后,不要在提交任务流程中。因为用户很容易质疑和变卦,在用户没有达成任务之前,给予其它的推荐很容易让增加用户的选择困难产生质疑。
五、习惯养成,满足碎片断点式操作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大段的空白时间非常少。如果能让用户在碎片时间使用我们的产品,既能增加用户的粘性,又有利于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如果想利用碎片时间,那么就要允许任务被无限打断而不影响整体进度。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可支持暂停、继续上一次操作、自动保存未完成操作等功能,就让用户在排队、等车、等人时充分利用。
六、未完成操作,给与提醒
用户的探索性操作,下意识被引导操作,是很常见的,能不能把这些形成粘性和转化率呢?
不如我们尝试引导用户继续上一次操作?
用户对自己已经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在意的,损失厌恶和追求完整的心理会让用户愿意去继续完成它,用户投入越多就越不想放弃。
七、促进心流,避免视线大幅跳转,操作上大动作跳转
界面设计中,尽量避免用户在任务过程中,有大范围的视线转移。相关工具或参考数据,要出现在操作区附近,来减少用户被过多的打扰。
八、从众心理、被认同感和稀缺效应,给予暗示,引导用户
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尽管我们的想法有时候很强烈,但是其他的想法常常会影响我们。
人们愿意从众,想被大多数人认同;人们愿意晒各种照片,以得到认同和赞赏;人们会珍惜、在意稀缺的东西,而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这些心理是引起冲动型消费的主要因素。
在界面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影响用户做决定。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