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应用的一些基础知识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继续来了解一下,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都有哪些。
分布式数据库架构的设计走向一体化
目前国内数据库主要分为存量替换和增量市场两个部分。其中,增量市场主要以开源语法兼容为主,绝大部分业务逻辑在应用中实现,对数据库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开源产品也能满足。而对厂商来说,增量市场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大部分新兴分布式数据库厂商都在追逐这个市场。而存量替换则是多数国内企业真正遇到的难题,绝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在功能强大的集中式商业数据库上,目前面临着原有数据库系统无法升级的困境,存在License过期的风险,而业务系统重构又存在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
商业数据库功能灵活、语法支持多等对分布式数据库的兼容能力设计提出极大的挑战。厂商要用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将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强大的单机能力与分布式融合,将多种负载能力在一套数据库上融合,甚至将多种兼容能力体现在同一套数据库中,这些是国内各重点行业的企业迫切需要的,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迁移适配成本。
此外,未来分布式数据库应提供数据迁移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管控界面上完成数据迁移的创建、配置和监控,交互简便。同时提供多种方式的数据校检和保护,全面高效的保证数据正确性,展示差异数据,提供快速修复能力。因此,未来分布式数据库产品将具备全方位、高标准、高可靠性的平滑迁移能力。
分布式数据库的能力将向混合负载发展
企业级应用的业务场景通常可以分为联机交易和实时分析两种,通常称为OLTP和OLAP的业务应用,由于是不同的应用场景,大型企业往往会选择多款数据库产品分别支持。这种组合式的解决方案要求数据在不同产品间进行流转,数据的同步过程就带来了时间延迟和数据不一致的风险,而且还会产生冗余数据,成本开销被迫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HTAP(混合事务/分析处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应用框架,旨在打破事务处理和分析之间“壁垒”。未来分布式数据库应具备混合负载能力,即在支持高并发、事务性请求的同时,也对分析型的复杂查询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实现计算、I/O资源互不干扰的OLTP/OLAP混合负载管理,提供高性能并行执行计算,充分释放资源,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并且可以灵活配置两种负载的资源占比,使得在线交易和分析互不影响,一站式地解决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效率。
分布式数据库的场景将向云化发展
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将传统部署和公有云资源有机结合,有效解决私有部署灵活度低,成本过高的问题。多云支持具备快速部署、快速销毁、前期投入低等特点。利用公有云资源能够低成本实现容灾和算力扩展。另外,部署灵活特性意味着不被特定硬件和服务绑定,能够做到机房部署,任意公有云部署,甚至集群内跨多基础设施的混合云,多云部署。
因此,在数据库产品设计层面要充分适配云环境、兼容更多云技术,从而添加更多资源管控、灵活购买、多部署形态等云化方面的能力。面对未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业务上云,企业如何在云原生架构下使用数据库以及提升自己跨云数据管理的能力,就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