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http编程开发语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掌握,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http传输基础知识分享。
HTTP是不保存状态的协议
HTTP是无状态的,也就是说,它是不对通信状态进行保存的。它并不知道之前通信的对方是谁。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HTTP简单化,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事务!
但是,我们经常是需要知道访问的人是谁,于是就有了Cookie技术了。
要是服务器端想要记住客户端是谁,那么就颁发一个cookie给客户端
客户端把Cookie保存在硬盘中,当下次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浏览器会自动把客户端的cookie带过去。
就这样,服务器就能够知道这家伙是谁了。
持久连接
在HTTP1.0的时候,每一次进行HTTP通信就会断开一次连接。如果容量很少的文本传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访问一个网页,该网页有非常多的图片。一个图片就算上一个HTTP请求了。那么在中途中就不断地建立TCP连接、获取图片、断开TCP连接。
这样是非常浪费资源的,因此在HTTP1.1版本,就是持久连接了。一次HTTP连接能够处理多个请求。
持久连接为“管线化”方式发送成为了可能:在一次HTTP连接里面,不需要等待服务器响应请求,就能够继续发送二次请求。
提升传输效率
在说明之前,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实体主体
实体主体就是作为数据在HTTP中传输的数据。
一般地,实体主体可以等价为报文主体,报文主体是HTTP中的一部分。
我们如果不使用任何手段,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实体主体是原样返回的。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提高传输效率
使用压缩技术把实体主体压小,在客户端再把数据解析
使用分块传输编码,将实体主体分块传输,当浏览器解析到实体主体就能够显示了。
我们如果在下载东西的过程中断了,按照以前我们是需要重新下载的,但是现在可以在中断中继续下载。我们可以使用到获取范围数据,这种叫做范围请求!
这种请求只会下载资源的一部分。
比如我的图片下载到一半了,我们只需要下载另一半就可以组成一张完整的图片了。那么请求的时候请求没有下载的一部分即可。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456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