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分布式数据库是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程序员都在使用的一种数据库类型,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分布式数据库都有哪些优势。
一、突破规模化存储能力
传统单机或集中式架构下,承载的数据规模受限于本地磁盘或可对接的外部存储空间。虽然后者可做到大规模(如PB级),但其建设周期长、扩展不灵活、投入成本高且依然还会面临IO的性能瓶颈。而分布式架构数据库,天然具有的数据分片能力,是有效解决超大规模数据承载的利器。
二、突破高性能计算瓶颈
作为承载计算的主要资源,CPU、内存资源对计算尤为重要。在传统单机或集中式架构下,上述资源仅能通过ScaleUP方式进行扩展,其扩展能力有限,无法整合更多资源参与计算。而分布式架构数据库,通过网络可汇聚更多计算资源参与其中,形成更大规模的算力支持。在高并发、高性能计算领域更有优势。
三、填补数据分析能力短板
数据分析,是数据使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过去通常是由数据仓库等技术承载。这种在线数据库与离线数据仓库的架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分析问题,但在实时性、一致性、成本等方面存在短板。理想的方式在单一系统完成,但传统架构受限于资源,无法完全提供。而分布式架构数据库,通过其算力的整合可满足混合负载的业务压力,大幅度提升分析时效性,并减少数据冗余,灵活性大大提高。
四、提升可用性与安全性
传统架构下,数据库可用性更多取决于单点(或存储),设计上往往通过冗余硬件保护等方式去提升;但受限于架构约束难以达到非常高的可用性。针对数据安全,也通常是通过主备复制、备份等手段完成,但难以保证数据在线安全,需要窗口期完成恢复。分布式架构具备的存算分离、多副本、弹性扩展等能力,可有效提升整体可用性和数据安全。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架构,提升可用性和安全性。
五、优化成本模型实现按需扩展
传统架构数据库的成本相对高昂,这主要是由于其架构限制,向上扩展相对容易,水平扩展比较困难。为了保证快速的业务发展,通常在项目设计初期就需要按大容量进行规划或为了更高的可靠性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而分布式架构数据库则不同,其架构天然就支持灵活扩展能力(包括存储、计算),并可实现低成本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多副本)。上述能力,将有效降低企业在构建系统时的投入,特别是在面对快速、多变业务的场景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