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微服务架构开发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掌握,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微服务架构开发都有哪些特点。
服务组件化
当我们谈到组件的时候,一般是指可以独立替换、可以独立升级的功能单元。在以往的架构中,我们引入组件时,使用动态链接库或jar包,甚至是一组代码。在微服务架构中,是把服务作为了组件,使用轻量级的HTTP进行远程调用。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动态链接库或jar包的引入是不安全的,可以使用反射等技术手段对模块进行修改。而在微服务中服务作为组件时,不在同一个线程中,根本不能对其进行任何修改。
围绕业务功能
在以往的单体架构中,所有代码、所有逻辑、所有模块都集中在一个项目里。
通俗的来讲:系统设计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的组织机构,系统各个模块间的接口也反映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合作方式。
产品而不是项目
在一般情况下,项目是以交付为目的,当项目完成以后就交付给甲方或者运维团队,甚至该项目的开发团队就此解散了。
而在微服务架构中,产出的是产品。所谓的产品就是需要不断演进、不断迭代,一个团段负责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强终端弱管道
在SOA架构中,使用了企业服务总线(ESB)这一强管道,因为企业服务总线承担了传输协议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服务路由、监控告警等多种功能。
在微服务中,服务之间使用轻量级的HTTP进行远程调用,也就是弱管道。而在服务自身内部需要实现一些传输协议转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也就是强终端。
去中心化管理
在团队管理方面,微服务是去中心化的。负责每一个服务的团队一般都是自治的,包括开发、测试、运维和实施等各个方面,而不是传统的集中式的管理。
去中心化数据管理
这个特点和上一个特点很类似,它是在数据管理方面是去中心化的。在以往的单体架构中,使用的是一个中心数据,
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链接的数据库是可以是不同的,甚至数据库的类型可以可以是不同的,
基础设施自动化
一个单体系统可以十分方便地通过这些环境被构建、测试和推送。
由于服务被拆分的粒度比较细,所以就会产生数量众多的服务,使用自动化的基础设施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CI/CD.
目前的DevOps实践涉及软件应用程序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内的持续开发、持续测试、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和持续监控。
容错性设计
在数量众多的服务之间进行远程调用,难免会因为底层硬件或网络的不可靠而造成失败。所以在服务被设计时就能够容忍错误,比如:超时、重试、失效转移、幂等性、熔断、限流等机制。
演进式设计
因为每个服务的独立开发、独立部署的,所以对服务的变更、升级、替换就变得相对容易。
要对一个大型单体应用进行微服务转型,肯定不是把这个大的单体应用直接干掉,建一个新的微服务系统出来,而是要以增量的、非破坏的方式把某项业务一步步抽离形成新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