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思维的多向扩展,最终产生出许多个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过往的经历会对我们现在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想要回避这种影响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运用发散性思维,先罗列出过去对自己较重要的事件或经历,然后根据现有状况进行收敛和总结,由此顺势推导出现在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之前在一本人物访谈杂志上看到一篇采访报道,说的是一位从业10余年、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中学教师的职业故事。这位教师在她大学快毕业时,非常困惑于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她去问她的老师、同学,甚至做了很多职业测试。结果无一不是指向教师、培训师之类的工作。但当时的她渴望丰富多彩的工作环境,认为自己生性自由,活泼好动,毅然决然的想摆脱这些“枯燥”的岗位。
于是毕业后,她做销售,站过柜台;也自学过设计,从事电商美工;进过外企,做了一段时间的采购…3年间她换了6份工作,无一例外,这些工作她都没做得长久…最后,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托关系给她找了份中学语文老师的工作。这次她似乎认命了,也不再抵触这个选择,决定潜下心来去做好教师的岗位。出乎意料的是,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7年,2年就从初出茅庐、站上讲台时战战兢兢的“菜鸟”老师,最终成为侃侃而谈、深受学生爱戴的“美女老师”…她天生就是一块当老师的料!
“其实,后来我也分析过为什么我能做好老师这个岗位:儿时,我特别喜欢看书,喜爱文学和历史;在中学时,我就特备喜欢给人分享我看到的新奇事物、珍闻趣闻,谈到这些时,我根本不知疲倦;在大学期间,我的演讲技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在遇到功课上的难题时,总会想到我,恰好我又好为人师…我想,这跟后来我在教师岗位上的如鱼得水有很大关系吧”,她如此解释自己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确,过往的经历会对现在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看看已故的乔帮主是怎么说的吧:
“你无法在展望未来时串联点滴,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其升华。所以你要相信,这些点滴片段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要相信某种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缘甚至是其他一切。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在我的生活中,这种意念造就了我的与众不同”。基于此,我让同学的弟弟给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列一个清单,主要是一些他以前和现在经常做的,是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经历,包括且不限爱好、成就、理想,列出来,经过我整理后,是这样的:
经整理后的同学弟弟的过往经历
我把他所有的事件划分为3个阶段,即儿时、中学和大学,这几个时期可以统称为“青少年”,这段时期所经历的人和事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当然职业发展也不例外。我再按事情的属性进行细化,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禀赋”图:
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的“禀赋”划分
上图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将同学弟弟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归类所得到的禀赋划分结构,这些他所喜欢、经常性的、有着深刻记忆的事件塑造了现在的他,从这些事件或经历中,我大致归纳出了他身上所具备的三种禀赋/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商业能力。这些禀赋/能力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大类):
创造能力:画家、作家、设计师(美工、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三维设计师)…
交际能力:教师、销售、商务拓展、媒介合作、培训师…
商业能力:运营、市场、策划、直接创业…
最后,他从这些清单里选择了商务拓展,觉得这个自己比较喜欢,也能跟之前的经历相匹配。当然,日后能做出什么业绩,还得靠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