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从当前看,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能否切中用户的刚性需求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背后能够给予多大的支撑。当下仍然是产品热,需求冷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所谓的智能硬件大多是“伪智能”产品,只是把原来功能性电子产品接入互联网或添加搜集数据的功能,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机顶盒等,换汤没换药。华泰证券正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杀手级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必然是建立在强大的AI技术支撑下的。典型的战略布局分别有:
家电企业转型智能家居方向,以海尔和美的为代表;
互联网新贵从硬件入口开始卡位,以小米和360为代表;
互联网巨头从AI技术发力打造生态圈,以百度和谷歌为代表;
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转型智能硬件的行业应用,以海康威视和大疆创新为代表。
目前人工智能商用仍然有限。除了Siri等语音识别功能等早期应用成果外,人类接受资讯的方式将加速进化。在凯文.凯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物体都可以用于资讯,而所有的资讯工具已经搭载上了人工智能,这就一跃而成了读懂你内心的“资讯机器人”:它通过媒体完成与用户需求的高智能匹配,从而不仅仅可以识别用户、发现需求并智能匹配信息供给,更重要的是生成了新的用户、创造了新的需求并很快又顺畅地满足了新用户的新的信息需求。这也意味着传媒业将从信息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资讯机器人’还可以应用到各种场景,甚至内置于其他机器人中而成为他们的‘最强大脑’。如今无论国际巨头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BAT,亦或是图灵机器人、小i机器人、天机智讯等创业平台都在重视智能对话、知识库、技能服务等功能的构建。
目前除了受限于技术本身,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还受性价比影响。而控制成本其实和规模和摩尔定律有关,一旦技术问题被解决,成本自然就会降低,普及速度就会加快。所以随着提高计算机成本的下降以及搜集和处理数据能力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极有可能是巨头与新贵共舞的生态格局,尽管国际IT巨头频频放“大招”但并不意味着创业者没有机会,比如无人机的大疆、硬件机器人的优必选、做资讯的天机智讯、甚至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格灵深瞳等,只要在垂直细分市场扎根下去,均有可能分得一杯羹。
在行业人士看来,当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到来,无论是专用还是通用领域,围绕“底层-中层-顶层”的技术和产品架构的生态圈将逐渐成形。其中:
底层为基础资源支持层,由运算平台和数据工厂组成;
中层为AI技术层,通过不同类型的算法建立模型,形成有效的可供应用的技术;
顶层为AI应用层,利用中层输出的AI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产品。
每一层架构中,都有不同的企业参与,最终形成围绕AI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圈。另外一旦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极有可能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或许正是那句,人工智能,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