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如果大家经常在网络上冲浪的话,那么豆瓣的新功能——小事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小事到底是什么原因下产生的呢?又是如何运作的,运城达内IT培训,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的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
小事是豆瓣APP在陌生人兴趣社交领域的一个尝试。小事孵化与小组和即时讨论。小事的产品形态类似于一个个不同领域的独立论坛,每个论坛中再以标签形式聚合一个个话题。小事的内容则是碎片化形式的动态,包含文字图片,有字数限制。
小事的场景,则是看陌生人的动态。我作为小事的用户,通常会有这么一些场景,比如旅行小事中,想约伴,看攻略和现场;比如民谣小事中,聊民谣,约音乐节;比如上班小事中,吐槽老板,找不到工作的发泄,等等。小事社交场景的核心,在于兴趣+实时需求,首先根据兴趣聚集在一个小事中,然后需要有实时需求,上来吐槽、找人。如果缺少这些需求,那就只剩无聊时刷动态了。
小事的陌生人社交效果究竟有多强,我觉得很少。除了有目的性的社交,比如旅行约伴,其他的动态,仅仅凭借闲聊形不成陌生人间的关系。而且小事的内容转瞬即逝,通常聊两句就会转移到下一话题,用户很难形成稳定的关系链。
我觉得最接近小事的产品是same(一款小而美、口碑很好的社交产品),同样是陌生人基于兴趣的社区应用。但是same本身并不以社交为目标,更多是让用户上来吐槽,发心情,强调表达,弱化关系。而小事则希望更多地进行社交。
3.0版本为什么要主推小事
小事从3.0版本开始上线。上线初期,小事作为豆瓣APP的主打功能,直接被放到了首屏。后来,小事被调整到了主导航的第二栏,依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很多内容被推荐到首页。
那么豆瓣为什么要主推小事呢?说起来,无非是战略需要。
豆瓣在10年前,PC时代,是一代人心中真正的“精神角落”。而最近这些年,豆瓣起起伏伏,逐渐被知乎等社区超越,很多90后等新用户对豆瓣不怎么感冒。在商业领域也一直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很久没有拿到新的融资。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一开始一直只有从PC端复制下来各个模块的APP。豆瓣这个大APP从上线开始,阿北一直想做出一些创新型的东西。豆瓣一直给人重内容,轻社交的感觉,因此他的目标,就是兴趣社交。
豆瓣1.0版本,推出了针对书影音的讨论组,这就是一种社交的尝试。但是效果不佳,大部分内容的讨论人气少,即使是热门的书电影等,沉淀不了内容,而且没有粘性。豆瓣3.0版本直接上线一个大模块小事,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交尝试,一个纯移动端社区形态的尝试。而且刚上线在豆瓣站内大力度推广,企图快速度过冷启动阶段。至于小组,同样是兴趣社交,但很难作为移动端的主打功能,这点后面会写到。
还有一点,则是吸引新的用户群,确切的说是90后。豆瓣的核心用户群体是从10年前,豆瓣最好的时候开始,一直陪伴豆瓣走过来的那些人,普遍是80后。而对于更年轻的90后,如前所写,需要有处于成长期的产品来吸引这些用户加入豆瓣,而不是停留在老的成熟期产品。此外这些用户通常20岁左右,对于社交的需求更加大。就我的使用感受来看,小事中确实有更多的90后用户。
小事发展了10个月,用户、内容和话题的数量确实一直在增长(当然具体数据我不知道),单独拿出来,已经是个较为活跃的社区了。然而,小事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更是没有受到豆瓣核心用户的好评,所以在4.0版本中,小事被证明失败了。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致力于培养面向电信和金融领域的Java、C++、C#/.Net、3G/Android、3G/IOS、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童程童美等17大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课程与少儿教育课程。选择运城达内培训,不再孤军奋战,轻轻松松做IT高薪白领。运城达内培训带领有明确目标的学子迈向成功之路!想找工作的求职者可以加QQ:3373924515(太原达内就业服务部)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