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在移动智能设备的企业中,小米采用的是饥饿营销转粉丝营销。苹果采用的是品牌营销,但是这两家现在的销量都面临着下滑的趋势。
估计连雷军自己也无法理解为何小米手机突然进入下降通道。
日前,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约为 1050万 部,较上年同期的 1710万 部出现大幅下挫, 降幅为38.4% 。
而这已经是小米手机2016年以来连续第二个季度销量下跌且跌幅扩大。
IDC的数据显示,小米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 920万 部, 同比去年下降32% 。
事实上,小米手机的颓势在2015年已经显露出来。
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 7000万 台,而此前小米内部定的目标是 8000万到1亿台,相当于有 12%-30% 的销售计划缺口未完成。
那么, “为发烧而生” 的小米手机,在连续创造几年互联网手机销售奇迹后, 为何会陷入“探底”下降通道?小米手机还有无机会“触底反弹”?
回顾小米手机的发展历程,其阶段性成功得益于“粉丝经济”,其当下“颓势难挽”也拜“粉丝经济”所赐。
简单说, 主打“粉丝经济”的小米手机,在不能满足粉丝需求之后,自然会迎来大面积“掉粉”的发展阶段。
“粉丝经济”玩法:重营销、轻专利给发展带来“阻碍”
不可否认,过分强调“粉丝经济”, 忽视专利风险是小米手机碰到的第一道坎。
2014年,小米手机发展顶峰时期,就加大了国际化布局步伐,进军印度市场。
当年 12 月,小米宣称在印度仅用 6 个月时间,就实现出货量突破 100 万。
可以说,从策略上看,小米在品牌溢价最高的时点拓展海外市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小米虽然早有国际化的心,但其实并未做好准备。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当时,爱立信申请的“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销售、推广、制造及进口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的相关产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当地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Flipkart,暂时停止销售爱立信起诉的涉案专利产品”临时禁令获得法院同意。
随后,小米按照“每台设备预缴 100 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的条件,获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机的继续销售许可,而对于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则依旧处于“禁售”状态。
显然,突如其来的“专利狙击”,给小米带来巨大震动,这种震动既直接影响了小米手机在印度的销售,也给小米的发展策略带来冲击。
事实上,早在小米准备涉足印度市场前, 爱立信就曾试图与小米达成专利许可合作 ,只不过,彼时的小米基于种种原因,未予积极回应。
而这种 “重营销、轻专利” 的策略,也就早早给小米手机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神话“在线直销”:让小米错失线下渠道布局最佳节点
在小米手机早期,其营销核心之一在于没有“中间商”,即“传统渠道”,厂商直接用户,所以,最终销售成本低。
而这就让很多早期用户相信了,其通过小米官网购买到的手机,应该是当时市场上,性价比最好的手机。
此外, 小米手机早期的 “ 饥饿营销 ” 模式及微博等口碑营销模式,让小米体会到了 “ 直销 ” 或 “ 轻渠道 ” 模式 的好处。
不过, “粉丝经济”或“在线直销” 模式的成功,也成为后来小米手机销售的最大“束缚”。
在小米手机鼎盛时期,很多人建议小米要重视线下展示及销售渠道的布局,但是,这种善意的建议,当时的小米和雷军并未听进去。
一方面,“在线直销”当时被赋予“互联网+”的味道,似乎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或销售模式,另一方面,小米从官网拓展京东、天猫旗舰店,表面看也拓宽了销售渠道。
但要命的是, 小米过分高估了很多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力,也高估了“互联网销售”的渗透深度和广度。
其结果是,当华为、OPPO等智能手机补齐 “营销短板 ”之后,依托自身分布广泛的线下渠道,快速实现了销量的猛增,而小米则在互联网销售见顶后,进入下降通道。
运城达内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份适合的岗位,特从合作企业中选取了上百个就业岗位,全部源自于企业的真实需求,只要求职者符合企业的面试要求和岗位条件,免费为求职者提供三次面试机会,详情请加QQ:3373924515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