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你认为是一些不重要的小事的时候,恰恰相反,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就是大事,也就是说,你可能在不经意间犯了人家的忌讳。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
合作方面
1、合作过程中多积累
产品经理经常需要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对接需求,例如公司领导层、运营、投放、商务、业务、设计、开发、测试等。
不同的人,都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向你提需求或者反馈意见。
在大前提他们的需求合理的情况下,你是直接根据他们的做了呢?还是多多向他们请教一下呢?
运营投放们需要你配合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不相干,要多看看他们的活动类型、多思考他们的投放渠道、多问问为什么这么选择;
开发们围在一起沟通技术细节的时候,不要以为不关自己事儿,要多听听、多了解下他们是如何实现需求的;
设计们出设计稿给你的时候,不要一味着收到稿子完事了,多和设计们讨论和请教一下,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老板觉得要提前做某个需求,不要只把自己放在执行的位置,要多想想为什么这么做,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公司最近有什么变动,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尝试问问看;
……
这些都是宝贵的各个角度的实践知识啊,都是需要看专业书才有可能看到的东西或者有可能连书里都没有。现在,你通过一个个需求,就慢慢都了解了,这么一个大好的补充各方面知识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怎么能浪费呢?
不说好处的都是耍流氓,这么做的好处如下:
对其他和你合作的人以及他所在的岗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慢慢积累自己对各方的大概知识框架;
基于前2点好处,相互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顺利;
在之后的需求时间预估和项目排期上会更加有把握一些。
合作过程中,多问为什么,这个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解释过,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2、摆正和各方关系的心态
产品人要端正几个态度,那就是:
不要把设计师们、开发们、测试们当做实现需求的机器;
不要把运营、投放、商务、老板等人当做只会提需求的臭傻逼。
经常在各种地方看到产品人在各种吐槽,例如:
就是简单的移动一下位置、放大一下,想不明白为什么美工做不出来;
一个简单的功能,代码狗们都搞不清逻辑,实在是太弱了;
老板只会哔哔哔的提需求,太坑了;
……
你用这种对立的心态去看待你的伙伴、你的组员,那么你和大家的关系怎么会好呢?人家跟你关系不好,更是不可能愉快的共事啦。
想让别人尊重你的前提是,你得尊重别人。
这么做的好处:
伙伴们能够在愉快、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工作;
对于个人,是一种素质的提升。
产品工作本身
1、多从整个产品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从产品岗位角度考虑问题
举个例子,这个版本的需求都已经确定,版本上线时间也已经确定了。但是,运营和投放因为某种原因,要在下个版本做一波大活动和投放,需要产品这边配合开发一些东西,这个时候怎么办?
如果仅从产品岗位考虑问题的话,会觉得这个太临时了。如果应承下来做的话,不但要临时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还需要和设计师们、开发们重新沟通时间、调整计划。他们也可能因为临时的工作量而导致一些负面情绪的出现,你还得理性/感性的进行安抚。
但是,从整个产品考虑的话,这又是一件需要并且最好做掉的事情。毕竟,在整个团队有数据压力的情况下,需要用一些外在方法来带来新增和日活,这样对整个团队都好。
再举个例子,一些小白产品们总是会纠结在一个公司里,到底产品更重要还是运营更重要的问题。总觉得公司重视运营,不重视自己,从而很难过。
其实,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站在整体考虑的话:需要强运营的产品,自然偏重运营;需要强功能的产品,自然偏重产品。
偏重问题,只是量的问题,并不是质的程度。考虑怎么对产品好,这才是最需要纠结的问题。
这么做的好处:
对整体产品比较好,不会因为产品的私人考虑而有所偏差或者停滞;
对个人发展比较好,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全局观思维。
2、多和团队伙伴沟通业务
有时候,能看到产品人抱怨他们的团队成员。比如,我们组里的人都不关心需求、他们只知道做,做了又做错,真是无语。
这个时候,其实你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从来不和他们沟通为什么需求要这么做,才慢慢导致这种情况的呢?
当然,我也清楚,不是所有的开发们、设计们都对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有兴趣,但是如果连懂都不懂,你怎么指望大家设计、开发出你想要的东西呢?
不妨在每个版本沟通需求的时候,顺便把每个需求这么做的原因也和他们沟通一下,不管是从数据分析结果、用户反馈,还是公司高层出于战略考虑,都可以说一说。
毕竟,我还是坚信,基于理解基础上的需求实现,从长远上看比较“安全”。
这么做的好处:
基于理解的设计和开发,可能能够在照顾到现有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到一些可能的坑和未来的改动;
长久,大家会更有团队的感觉。
3、看数据结果前,辩证数据的真伪
很多产品经理会经常说: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balabalaba……
这都快成为一种口头禅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数据本身就是错的,那么你所谓的数据结果就是个无稽之谈。
可能你会很疑惑,数据怎么会错呢?当然会啦:
可能因为不同平台的不同算法,导致数据和你真正想要的算法不同,从而出错;
可能因为开发埋点的时候不小心弄错了,从而出错;
可能因为开发实现某个相关功能的时候,实现方式的不同,导致连带影响到数据偏高或者偏低,从而出错;
……
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很多,因此,在说出“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这句开场白之前,先去了解清楚数据本身是否出错。
这么做的好处:
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数据上;
对数据分析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更容易得出真实的数据结果。
4、产品材料一定要文字留档
这是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请一定要记住。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发现公司里居然么有产品文档可以共享。了解产品基本靠多使用;要修改某个功能,基本靠经手人的记忆力。
这样是非常传统并且不科学的方法。一旦出现经手人离职的情况,接手人分分钟懵逼,说不定得让开发们找对应的代码才能仅仅解决了解概况这个问题。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增删演变历史以及对应的需求文档。
这么做的好处:
出现问题或者需要相关需优化的时候,可以根据文档找到具体参考;
从历史中了解变迁,有助于需求的管理;
有助于项目的交接。
5、需求要对接完整
工作中,会经常出现要和第三方沟通对接需求的情况,这个第三方有可能是公司外部的,也有可能是公司内部其他小组的。
有些产品觉得既然是技术对接,那么所有的事情就都可以等技术对接的时候再去做咯,然后就把所有的东西都丢给技术了。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也许流程可以先梳理起来;
也许对接文档可以让对接方先准备起来;
也许测试环境可以让对方先搭起来;
也许要配置的接口可以让对方先设置起来;
……
和第三方对接,本来就存在很多坑(文档不齐、接口不ok、对接时间超长等等),产品最好要能够在对接前期先准备起来,这样开发们在对接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和省时间。
尽量把对接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而不是任由发展。
这么做的好处:
和你合作的开发们会比较舒服一些;
对接完成的时间相对可控一些,从而计划好的上线时间也相对可控一些。
6、要做好准备再拉人开会/讨论
越是工作到后面,越是讨厌开会,有时候甚至讨厌小撮人的讨论。为什么呢?
往往没有一个讨论重点
有重点,但是都是头脑风暴
没错,头脑风暴是好的,但是同一件事,如果每次开会都是头脑风暴形式的,那么是非常让人心烦的。
因此,无论是开会还是讨论,都应该在之前就列出讨论的主题、围绕主题的一些点。这样大家就可以根据列的内容进行有条理性的讨论了,从结果上,也更容易有效果,搞定事情。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致力于培养面向电信和金融领域的Java、C++、C#/.Net、3G/Android、3G/IOS、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童程童美等17大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课程与少儿教育课程。选择运城计算机培训,不再孤军奋战,轻轻松松做IT高薪白领。运城达内培训带领有明确目标的学子迈向成功之路!想找工作的求职者可以加QQ:3373924515(太原达内就业服务部)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