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获取新用户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那么在互联网未发展之前,企业是如何来获取新用户的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做一个简要的对比。
流量的史前时代与当下格局
在互联网真正到来之前,所有流量都是线下的,而流量分配的手段极为传统,比如广告、品牌等。所以在那个时代才有很多企业不惜行险也要争央视标王,标王冒险的背后大家争的其实就是流量。
流量的未来
互联网重构了流量的分配方式,进而重构了与此相关的商业模式与格局。现在我们知道,很多场景下电视上播一条广告其投入产出比还不如在微信上发一条广告。这种流量的引导能力,再加上后面所需要对接的“内容”(比如游戏、电商)提供能力事实上正是现在互联网巨头商业模式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趋成熟,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
一个是流量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
一个是流量的获取越来越困难。
前者带来的负效果是中小互联网厂商很可能越来越难以独立存在,后者则让现有互联网厂商越来越往线下发展。而这两者其实是互相关联与促进的。想象下,如果最终线上流量都在几个巨头的覆盖之下,那要想增加流量要么从另外的巨头那里拿,要么就只能开辟新的来源。而巨头的流量通常有其牢固的支撑(我们很难再做一个微博),所以只能进一步走向线下。
而所谓线下统一可以抽象为不使用手机或者必须使用手机之外的东西才能完成某项活动的时间(流量的本质其实是用户使用时间)。正是在这个视角下,摩拜这类企业才能凸显出自己的价值。据此类推无人电商等本质上扮演的是类似的角色。这些场景之所以被统一称为线下,是因为他们所需要完成的场景,不能只靠手机完成,或者说手机之外的部分可以产生更好的体验是竞争的关键点。即使技术不发生太多变化,这类场景也还不少,比如大屏(电视等)的场景就属于不需要使用手机的场景,而共享单车则属于手机只扮演配角的场景。
如果没有技术变迁,流量就会沿着上述轨迹发展,一是有流量的彼此进行归并,一是持续向线下发展。但对于流量而言最大的变数其实是技术革新,尤其是交互方式的革新。
流量未来的重构点
流量的本质其实是用户的使用时间,而使用时间的重构会依赖于终端的变迁,终端的变迁则主要和人机交互方式有关。一旦人机交互方式发生变更,那么整个流量的分布和流动方式就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则正处在一个交互方式马上要发生变化的临界点。
当前整个流量分配是基于鼠标和触屏的,这上面的游戏规则其实与语音交互等有着本质差异。
假设Siri高度成熟,那可以比较下同样是购物在语音交互和触屏下会有什么差异:
在触屏的方式下,显然会延续现有的方式,先是启动购物的App,然后要么浏览要么搜索,在此之后完成从下单到付款的一系列步骤。
而语音交互与此有根本不同,如果按照上述的步骤来,那使用场景根本就不会成立。所以更理想的状况是要么一句话就可以搞定,如买牙膏等标准品,要么就需要独占整个手机,全面了解所有个人偏好,然后把需要检索的内容缩减到三句话以内,比如(1)帮我推荐一款加湿器,(2)第一排第二个。只有如此语音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流的交互方式。
如果把现有的基于触屏的交互方式和语音交互拉一条发展曲线,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语音交互的使用率会远在当前交互方式下面,但随着交互方式的成熟和智能程度的提高,未来某个时间很可能迎来一个拐点,在那个拐点上语音交互上的流量与现有交互方式持平。
作者:李智勇
节选:新浪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