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从线下运营推广转移到了线上推广。而关于线上推广方式的文章也有很多我们就不多说了,今天主要来了解一下,线下运营推广都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
政策误区
所谓政策陷阱,就是地产商、零售商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要被个别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升城市形象的宏伟计划及颇具诱惑的招商政策所迷惑。当然,不是说政府不应该招商引资、推动城市发展,而是那些个发展计划,并不是对什么样的企业都适用,尤其是中小零售企业。
更何况很多地方缺乏战略合理、未来意识,他们只是从当前出发,政绩至上,对商业网点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城市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不仅罔顾区域消费能力,更极易造成未来无序竞争的陷阱。
很多投资商、零售商就是看中了一些涉及税收、就业、信贷支持的优惠条款,盲目上马,全然不顾未来购物中心庞大的无可抵消的运营成本,铸成大错,难以回头。终,不仅对自己是灾难,对政府来说,反而造成消极的社会负面。
人口误区
所谓人口陷阱,指的是人口不足,基数太小,或者是人口体量不小,但农业人口占比过大,相对应于购物中心的消费能力不足。
在传统的购物中心定位理论中,一般情况下,人口规模40万的城市,只能有一家10万方以下的购物中心。而现实是,几乎没一座县城能够达到上述标准。很多县域购物中心在上马时也做过一些尽职调查、市场分析,但由于专业能力所限,这种调查只是走马观花,浮于表象。
一个城乡总体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开设两家以上购物中心是十分冒险的行为。而一个150万人的农业大县、贫困大县,和一个人口七八十万的工业县、发达县市是无法相比的。
所以,不能只以行政区划去决定开店指标。
规划误区
在县域购物中心规划方面,存在两大制约:
一是城市规划,这方面主要是涉及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商业资源配套、地段位置适不适合开设购物中心;
二是自身规划。自身规划主要是涉及用地的合理分配、机构功能划分、配套是否完善、营业规模大小。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大部分投资商和零售商往往只看现有的行业样板,不能前瞻性的用未来眼光去规划购物中心的功能、业态建设与经营方案,在互联网商业时代,这些购物中心总是一开业就面临调整、升级的头疼问题。
招商误区
所谓招商陷阱,主要是指在经营定位、业态规划中很容易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三个问题:
一是同质化业态规划;
二是拉郎配;
三是填空式招商。
着重解释一下后两个问题:所谓拉郎配,也叫拉大旗作虎皮。指的是不慎重区域市场消费能力、不惜沉重代价拉来行业大牌装点门面。
目前,一些零售、餐饮、服饰、洗化、娱乐等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并不愿意在县级城市冒险,但县级市一些购物中心基于高大上的建设目标,为了完成所谓的“旗舰店”招商计划,带动整体招商工作,不惜对这些旗舰店做出全部装补、水电全免、免租两年甚至更多的承诺,致使购物中心经营坠入沉重的财务负担陷阱。
而由于品牌的客大欺主,购物中心经营管理方面也是各行其是,资源没法整合,管理矛盾重重。
填空式招商一般是指的委托团队和内部团队面对雇主考核的暗藏猫腻。为了履行合作合约或者完成招商任务,在投资商不知情或者不专业的情况下,招商团队往往是只求进度,不求质量,罔顾业态规划和品牌组合的规律,把一些乌七八糟、毫无经验的小业主、甚至练手者招致店内,以次充好,其结果是,开业以后,招商团队拿钱走人,这些商户和所谓的品牌也随之狼狈撤柜了。
在这个问题上,购物中心经营者还应该警惕品牌陷阱和业态陷阱,所有的品牌、业态规划和经营设计一定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区域市场条件、自身实际情况这三个因素去决定,既要具备前沿因素,又要避免未来陷入经营泥淖。
作者:张一夫
来源:亿欧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