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分析了2018年设计师的职业发展都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和学习一下,在这种变化过程中,ui设计师应该如何发展提高自己。
1.保障用户体验是一标准
现在,很多人都在倡导,设计规范化、组件化,这种趋势是有利有弊的。
针对这个趋势,崔校长建议,不能唯规范唯组件论。虽然规范化、组件化这类比较基本的设计增效手段,可以明显提升基层效率和基础质量,但是规范和组件只能保障底线,无法拉高设计质量的上限。
比如有的设计师会跟产品说,我们的规范如此,所以只能这么设计,这是错的,规范不是一刀切的标准,保障用户体验才是一标准。
该用规范组件的时候就用,如果场景上不适用也不能硬用。
2.用户体验设计,不仅仅要把界面做好看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要有把界面做美观的能力。
除此之外,崔校长还说:
界面好看是表层的设计体现,真正的用户体验远不止于此。
《用户体验的要素》所描述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要素,要做到都充分、专业、逻辑连贯,终才能获得一个在线产品的良好用户体验。
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时,更重要的是表现层背后的商业体系、产品目标、用户心智模型,对设计依据做充分的研究和挖掘才是根本。
3.方法论为主导,找灵感
遭遇设计瓶颈时,找灵感也是有技巧的,有一部分设计师,凭空想灵感,这是低效的。
崔校长建议,以方法论为主导,找灵感。
崔校长说: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应该以理性思维为主导,去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以Idea导向,也就是通过试错来验证有效Idea,这跟碰运气差不多,效率非常低下。
在美团点评上海用户体验部的设计路径中,总体是以方法论来主导,仅在方案的表现层,会运用头脑风暴和素材搜集的方式帮助激发灵感、发散方案。
4.注重自身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在学习、成长上,每个工作者都更注重自我的成长,这是必然的,设计师也不例外。
但工作究其根本,是自我成长、团队成长、产品成长的结合,优秀的团队一定都是非常注重这三方面成长的,美团点评也是如此。
崔校长说,美团点评有涵盖各个专业的互联网+大学,在设计方面设有设计学院,沉淀了很全很丰富的方法论和案例,同时公司还有复盘文化,大家会从每次的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知识。
崔校长建议,设计师应该尝试「跨界」,个人能在其中飞速成长,这是经验之谈。
校长本人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做过产品经理,后在设计领域深耕。
这样的综合角色帮助他更宏观、更完整地去看产品体验搭建的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上游产品角色到底关心什么,下游开发角色需要什么;能够更好的跟相关角色沟通,并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价值。
所以设计师不仅要注重外部学习环境,还要注重自身的跨界、不断拓宽边界,自身和团队共同成长,这对你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5.优秀的设计团队不能没有管理者
设计不是单打独斗。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对团队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管理者应该是怎样的呢?
对此,崔校长认为,优秀的设计团队在团队建设上,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专业体系、扎实的人才梯队,在结果上要有优秀的产品案例。
作为Leader:
先,要专业过硬、学习能力强、格局大;
然后,要赋能团队,用你的决策力赋能,给团队判断正确的方向,不走错路;
用专业能力赋能,指导团队提升专业高度;
用协调能力赋能,让团队运作更高效。
刚刚成为leader的同学,可能会不适应与设计师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
对此,崔校长建议,此时你需要注意的是思维转换。思维转换先需要明确三个角色,崔校长总结为「三位一体管理模型」,分别是教练、裁判、经理,这三者缺一不可。
在项目过程中,要发挥教练角色,进行专业指导,保障设计输出质量,如果教练角色缺失,设计质量难以提高,设计师成长难。
在评审和决策的时候,要发挥裁判角色,给出明确的结论,承担决策责任,如果裁判角色缺失,容易变成甩锅侠,把自己的责任丢给基层设计师,设计质量容易失控,也会导致设计师压力过大,产生流失。
后是经理角色,去思考团队建设,去选择团队需要的设计师,对设计师的绩效进行判断,识别出哪些应该重点培养,哪些应该淘汰换血。经理角色缺失会导致吃大锅饭的局面,团队能力止步不前,陷于平庸化。
6.保持高效沟通
沟通,在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中占了不小的比例。
跟团队同事进行合理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工作效率,专注设计质量,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本身。
对此,美团点评崔校长很有发言权。
美团点评上海用户体验部现在有100多位设计师,对接的产品经理在500人以上,对接的程序员在1000人以上,而且上下游部门都是分散的。
产品部门和研发部门都是多个的,不像UED,只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那么沟通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崔校长表示,为了团队沟通更高效,美团点评内部要求Leader跟相关部门的Leader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障信息通畅;然后,用设计流程规范,来要求设计师跟自己的上下游对接方充分沟通;后,团队风格上推动设计师走出去,深入上下游讨论和协作,跟进产品讨论会,多到开发位置上确认实现的细节。
崔校长还分享了一个关于沟通的小故事:
在搬了办公区之后,产品的座位离设计师只有一个过道之隔,于是设计师开始有了一些「小烦恼」。产品经理一有问题就随时找设计师讨论,设计师的工作总被打断,却不太好意思拒绝产品。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说明产品跟设计师之间沟通非常紧密,而且很信任设计师的专业度,能够一起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个场景在团队内部时有发生,这个「烦恼」对设计师而言,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崔校长建议设计师要做好时间管理,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安排,不能影响了总体的设计效率。
节选:公众号:蓝湖设计协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