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用户研究是我们在做需求分析和需求挖掘的时候采用的众多方法之一,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用户研究都有哪些执行步骤。希望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大家对于用户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
1.获取研究需求
一般需求来自于两方面:
来自市场运营、用户、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其他岗位职能。
来自于研究人员本身。
其他岗位职能提出需求,通常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或用户反馈转达。优点是需求覆盖范围广,更切合用户角度;缺点是由于需求方对用户研究的不了解,导致需求概念模糊甚至伪需求。
而研究人员提出的需求更要求研究人员拥有自身的主动性,这样可以使用户研究更主动地加入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主动提供价值,而不是被动等待。
2.确定研究内容
工作中常会接收到一些概念模糊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接收到的需求进行判定和分析。若是伪需求或一些无法满足的需求可以直接委婉的拒绝。
对于一些模糊的需求,则需要研究人员与需求方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去了解清楚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个需求,需求方可能就跟你说了一句话,「我想知道用户的满意度。」
面对不同的需求提出方,就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公司管理层,可能更希望知道的是产品上线后用户的整体反应。
产品经理,可能比较想知道用户对于目前功能、逻辑等的使用是否认同。
设计师,会更想知道用户对于产品整体UI界面风格是否喜爱,以及一些交互的体验是否满意。
所以确定研究内容是为了了解需求方的真实意图,避免研究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3.确定研究方案
曾经在林敏老师的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用研难的是制定研究方案,也就是方法的组合形式。方案靠谱了,数据才有可能靠谱,然后结论才有可能靠谱。
研究方法有很多,有定性的、有定量的。定性有访谈法、观察法、情绪板、卡片分类等。定量有问卷调研、流量日志、实验等等。
研究方案就是要在这么多种方法中进行排列组合,组合成适合这次研究内容的方案。这就需要熟知各类研究方法的特点。
4.研究方案执行
方案的执行包含前期执行准备、中期实操数据采集以及后期对所采集数据的整理分析。
一般来说,只要熟读方案文档即可明白相关关键点,按照方案执行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后期数据分析则可能会需要运用到一些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甚至专业的统计学知识。
5.输出研究结果
后需要做的就是整理一份研究报告,用于对相关人员的结论分享,同时也是对上层领导的工作汇报。
很多初学用研的同学下意识会去网上查询有没有报告模板,但其实研究方案的不同,可能需要输出形式不同的研究报告。老师告诉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报告模板,只需要整理好逻辑,将研究获取的统计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给需求方的相关建议等写明白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