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对于用户来说,如何称呼一些产品都是有很多的心理学内容包含在内。比如说,我们最基本的选项,我的电脑,还有一些app会设计一些语言助手,等等涉及到了人称视角的一些设计元素。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于不同产品如何设计人称视角的。
以用户视角来说
在用户界面使用“我的”一词,就暗示了这个产品是用户自身行为的一种延伸,就好像产品中的所有记录都是以用户为名义被记录。
“我的”也让用户觉得是“个人的”,同时认为这个产品是可以被“我”定制化的、是可以被“我”操控的。
根据上面的推论来说,当你希望强调一种私密的、个人的、或某种归属感的时候,“我的”能够更好地传递出这些感受。这也许就是“我的电脑”在早些年挺受欢迎的原因。话说回来,一台电脑本身几乎就是用户的“个人物品”,它只是使用者自己一个人的体验,因为通常人们并不会分享自己的文件,而看到自己的全部文档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标签里,也增加了用户的安全感。
用户内心戏:“我的! 这些全是我的!”
以产品视角来说
如果你在界面上使用“你的”,那么则是在营造一种产品在和用户交谈的氛围,就像这个产品是你的私人助理一样,它为你服务 (而不是你亲自在做),比如它会告诉你“这儿有你标记过的音乐”、“在这儿你能查询你的订单”。
从以上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让你的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一种谈话式的关联,那么你可以使用“你的”一词。
在一些操作的过程中,比如支付订单、设定一个预约、或者填写税收表格,这些流程中你都可以使用“你的”一词,来强调一种产品正在“协助”用户完成操作的氛围,而界面也在尽力地让操作者更快更简便地完成任务。
现在很多电脑或App本身在被设计的时候就将自己定位成用户的私人助理,甚至已经拥有了一些拟人的属性,例如那些有着人类名字的系统:Siri, Alexa, 以及Cortana,它们能帮你记笔记、提醒你去买牛奶、还能大声为你读邮件。
“嗨SIRI! 能帮我换下宝宝的尿布吗?”
许多App,包括一些媒体,都会提供定制化的推荐服务。在我看来,这就是像是一个私人助手在帮我挑选那些我可能感兴趣的故事。
这种功能在未来会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也很有可能越来越多的产品将采用一种“为你服务”的视角,而不是“由我(用户)亲自做”。
不使用任何人称视角
当然在很多设计中,并不能找到一个统一标准来适用于全部场景,而不少产品如今已经不再在界面使用任何人称来标记那些用户自己创建的内容,既不用“我的”也不用“你的” (如图5,Dropbox 和 Medium 都没有使用任何称谓来作为用户内容的标记)。
上面两个App选择不用“我的”前缀可能和微软只显示“电脑”而不用“我的电脑”是一个道理 (既不让你觉得这是你的私人文件站,也不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为你服务的助手App,而只是一个中立地负责储存和记录的盒子)。
其实完全去除人称的使用,有时候并不适合所有产品情景。有时候在界面导航中,你的确需要区分用户的“私人记录/信息”以及其它人或系统的信息。
举个例子,在 YouTube 中,如果你只显示“频道”作为标题就行不通,因为用户会不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收藏频道还是系统的推荐频道 。
因此我猜测,这也是为什么微软最后还是用了“这台电脑”,而不是只显示为“电脑”——仅仅将其称作电脑太过于模糊和宽泛而无法特指“这一台”。
在具体场景下如何选择人称
综上所述,我基本讨论了在界面的标题上可以用哪些方式来标记属于用户的内容,而这不过是界面中很小一的部分,那么针对那些按钮标签、文字介绍、设置操作等等,又该如何利用人称视角呢?
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以下我就普适性的一般应用来做些探讨:
1、什么时候用“我”
在用户和界面发生直接交互行为的时候,使用第一人称。
比如点击按钮或进行勾选,但只有在你非常需要明确地告知此项信息的时候再添加“我的”人称视角。
(译者补充:“我的”能让用户更为重视这项信息,会认为它与自己有直接关联,因此会促使用户更专注于界面,而避免过于随意的操作或误操作,但别在所有流程中过于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视角。)
2、什么时候用“你”
当界面在询问用户、提供介绍、或描述某项事物的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
3、何时需要用“我们”
最后还必须补充一点讨论:界面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信息情境下,需要以“我们”的身份出现。
“我们”其实是一种第三方的叙述视角,它既不是用户也不是产品或界面,而是以“设计产品的那群人”的口吻,同时它也暗示了这有一个真实的人而非机器在为你服务。
如果你的产品试图为用户提供一种必须由真人来完成的服务,例如烹饪、设计、清洁等,那么“我们”一词就能增加这种人与人交流的感觉:“我们会永远为您提供帮助”、“来看看我们可以为您提供的服务吧”。用户会知道将会有一群真实的人在产品背后帮助自己而不是一台冷冰冰的机械设备,从而让用户觉得更舒心。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产品是一台像Google搜索引擎那样的完全计算机式的自动服务,“我们”就会显得具有误导性,因为根本不会有人在搜索引擎的背后实时地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事实上,Google 的用户界面设计指南中,明确提到了在多数界面上,不推荐使用“我们”来作为人称视角。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致力于培养面向电信和金融领域的Java、C++、C#/.Net、3G/Android、3G/IOS、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童程童美等17大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课程与少儿教育课程。选择运城app培训,不再孤军奋战,轻轻松松做IT高薪白领。运城达内培训带领有明确目标的学子迈向成功之路!想找工作的求职者可以加QQ:3373924515(太原达内就业服务部)咨询了解。